欢迎访问! 您是第 位访客

教学动态

学思践悟 地理筑魂——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长途野外综合实习纪实

来源:betway唯一官方网站 发布日期:2024-07-19浏览次数:

为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探索深度融合,2024年7月3日-18日,betway必威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45名学子在赵多平、杨蓉、苏贤保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16天的长途野外综合专业实习之旅。此次长途专业实习跨越宁夏、陕西、四川3省,历经银川、青铜峡、海原、西安、杨凌、乐山、峨眉山、都江堰、成都9个区域特色各不相同的城市,上高山、下江河、观林草、品历史,秉承“认知、验证、发现和创新”的主题,在实地考察与探索思考中强化同学们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在感知不同区域的发展历程与特色中提升人地协调观。同时,鼓励同学们从地理的专业视角发现地理问题,激发同学们用专业知识认知世界、探索世界的兴趣,增强同学们切实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奉献专业能力的决心与动力。“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通过此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对课堂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丰富,做到了知行合一。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丰富了阅历,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的。

7月3日

7月3日,此次长途野外综合实习正式开启,学院高度重视此项教学实践活动,在德润楼报告厅召开综合实习动员大会。大会由系主任杨美玲老师主持,公司党总支书记陈军胜、书公司党建思政中心主任常瑞敏老师、杨茂胜老师和实习带队指导教师杨蓉、赵多平、苏贤保老师及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全体员工出席会议。

在动员大会中,陈军胜指出长途野外综合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是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常瑞敏老师着重强调了实习安全问题,并预祝实习圆满成功。随后,杨蓉、赵多平、苏贤保老师详细介绍本次实习的具体行程安排和要求,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守实习指导书中各项相关要求,强调本次实习的目标是:综合验证多门专业课程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运用地理视角透视自然、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发现地理命题能力;形成主动将地理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7月4日

7月4日是野外实习的室内专项准备日。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45位同学共分为八个实习小组开展工作,认真查找汇总不同实习区域的相关自然、人文、历史资料,完成行前资料收集与汇编。大家将实习过程中要去到的区域和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与背景进行了细致与充分的汇总:包括各组商讨组员任务分工,明确实习中要到达的地点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查阅收集实习地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社会文化发展等相关资料,整理汇编每位组员收集到的资料等等。在整个资料查找与收集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不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些宝贵的资料,如同指引航向的灯塔,将在接下来的野外实习中,为师生们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引导。

7月5日

7月5日,实习团队第一站抵达了宁夏海原县南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了解到在干燥气候环境中经过风力和季节性雨水冲蚀形成的形态各异岩石形态,清晰的观察到在本区域特有的气温降水自然条件下的林草分界线海拔高度,并进行了观察与记录。通过师生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南华山的基本概况与保护区建设的发展历程,在登山过程中,同学们也实地观察到南华山的地质构造、植被分布、地貌类型等具体特征,记录下相关数据。

在南华山自然保护区,同学们认识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与动物保护对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切实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髓要义,也激发了同学们用专业知识探索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退化、生态演化及其保护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动力。

7月6日

7月6日,实习师生共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参观学习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宁夏水利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宁夏防洪治沙的智慧及青铜峡水利枢纽对宁夏的贡献。

随后对青铜峡水利大坝进行实地探访。这座位于黄河上游重要水利工程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区域优势,加之巧妙设计助力防洪、灌溉和发电,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老师们引导同学们将青铜峡水利工程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做异同对比,深化理解,为后期的都江堰实习做了实践案例的铺垫。

7月6日下午,师生团队赴宁夏青铜峡牛家坊特色村考察农文旅融合乡村的发展情况。在牛家坊村支书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参观了农耕文化博物馆、农家乐及特色民宿,感受到乡村旅游的活力与魅力。在牛家坊村的实地探访中,同学们了解到该村农文旅融合的艰难历程、现今的显著成效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乡村发展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了对乡村发展模式的认识,激发了对乡村振兴道路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7月7日

7月7日,师生离开宁夏进入陕西,到达古城西安。西安位处关中平原地区,是六朝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这里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为了解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师生前往西安文化地标之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风格,雄踞关中平原中部,北望苍莽黄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岭。同学们带着“了解陕西省历史与地理的基础特征和变迁历程”的地理问题去探索华夏的厚重历史,与西安这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亲密交谈千百年来的悲欢离合。

在结束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之后,同学们又继续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西安这座历史名城的城市地理的实践探索,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规模、城建规划特色和人文社会现状等。

7月8日

7月8日,师生一行前往坐落于陕西杨凌示范区的世界农林教育的杰出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解我国农林产业的发展历程、成果和现状。师生们主要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博览园,深入了解了世界及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景观的变迁,不同的土壤类型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不同植物、动物种类和物种多样性,现代农业技术的力量,以及人类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助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午实习团队前往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参观交流。 水保所许明祥副所长亲自为我们讲解了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发展历程、科研成果以及学科概况,水土保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厚重朴实、协力攻关、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黄土精神;水保所王长斌老师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黄河流域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的基本成效和格局及人工降雨模拟原理,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国水土流失现象的严峻局面。在这里同学们参观体验了人工降雨模拟过程、水土流失模拟过程和径流模拟过程,认真观察了在水土流失情况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让大家深刻理解到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对农业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通过艰苦的科学研究、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和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7月9日

原定于7月9日的实习计划是前往被誉为“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的翠华山进行实地考察,但由于连日降雨,翠华山景区封闭,我们的实习团队随即调整了行程,转而参观访问西安优秀的基础教育学校——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

该校为西安航天城基地的优质公办学校,以前瞻性的教学理念、优秀的团队力量、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全面而优质的学习环境。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结合,通过开设“航途”课程,激发员工的潜能,并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和人文素养。作为教育领域的典范,该校不断追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区域教育的标杆。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显著的教学成果给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和感悟。

在航天二中,师生们共同参观了学校的地理特色教室、历史教室、书法教室、机器人教室、天文馆、图书馆等优质的教学设施,观摩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高中地理观摩课,并与航二的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课堂设计的评价与交流,航天二中的优秀地理教师也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师成长历程与经验分享交流给同学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虽然由于天气原因同学们没能到达翠华山,但在西安航天二中,地理师范专业的同学们“身临其境”的学习了优秀中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明确了未来的教学方向,更加坚定了未来从师从教的职业理想和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可谓是收获满满!

7月10日

7月10日清晨,实习团队离开陕西,踏上穿越巴蜀大地的实习之旅,于午时抵达魅力之城——乐山。当日下午,全体师生来到乐山岷江河畔,沿江而下,到达三江汇流处,一起领略青衣江、岷江与大渡河在乐山城下的壮丽交汇。乐山师范学院地理学院的孙副经理友情陪同,为同学们细致讲解乐山区域的相关地理知识。孙经理旁征博引、细致入微地从地理位置、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历史渊源等方面剖析了乐山大佛的修建原因、修建特色、保护历程及与三江汇流的关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下文物古迹保护的相应措施与策略,让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了科技对于自然环境和文物保护的重大作用,让大家能更全面地去感受地理科学的魅力。

在乐山的实地考察过程中,乐山市独特的民风民俗与城市文化也让同学们流连忘返,从街巷间流淌的市井烟火,到历史遗迹中的过往回响,每一处都让人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与底蕴。乐山市的地理考察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城市地理的感知,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热爱自然的无限热情。

7月11日

7月11日,师生前往乐山大佛景区,亲临大佛耳边、脚下,感受大佛的雄伟壮观以及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精湛技艺。在这里,师生详细了解了乐山大佛的历史由来,看到了大佛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如“大佛要洗脚,乐山睡不着”等。这座大佛不仅是乐山的文化象征,也是乐山洪水灾情的警世钟。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乐山大佛耳中的排水系统产生了好奇,思考并探索这套排水系统如何减少水流对大佛的侵蚀。除此之外,同学们在了解大佛面貌千年演变的历史后,也对未来如何保护大佛的原有面貌做出了讨论和思考:是发明新式防水材料?还是给大佛换新衣?同学们创新的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想法去保护大佛。在乐山大佛的实习过程中,师生们充分践行了地理实践力,更加坚定的树立了必须用科学的力量保护自然、保护人类文化遗产、预防灾害的人地协调观和专业责任感。

7月12日

7月12日,师生一行踏上了探索峨眉山的非凡之旅,这是一场艰苦的登山之旅,更是一次深入探索地球演变奥秘与生命多样性的深刻实习体验!

踏入峨眉山,仿佛踏入了地球历史的长廊。南北向短背斜的地质基础,是地壳运动留下的深刻印记。峨眉山区的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与冰川地貌的交织,使同学们在实地观察中,深刻理解了地壳运动、演化的奥秘。

在艰难的峨眉登山途中,同学们一路领略峻岭挺拔、陡崖峭壁、狭窄河谷、山崩凌空、巨石叠置的不同地理景观,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岩石、地层,同学们了解到更多关于地球历史的信息。

7月13日

7月13日是峨眉山登山之旅的续程。冒着绵绵细雨,在云雾飘渺中师生由峨眉山雷洞坪出发向金顶挺进。这一天,路途更陡、海拔更高,路程更长。由于雨势越来越大,空气湿度大、道路湿滑,同学们的行动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同学们不叫苦不叫难,互相帮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了峨眉山的最高处——金顶。

登山沿途,同学们认真观察了峨眉山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布特色,认真记录下了不同海拔范围内对应的植被类型。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高海拔地区常常云雾弥漫,同学们也亲身领悟高山云海的宽阔和由于海拔高度变化而引起气温逐渐降低的地理规律。登山途中,师生在山间集体休息,老师和同学们在这片宁静中放松身心,畅谈着自己的感受与领悟,仿佛融入了山水之间的和谐,这个充满亲近与感悟的时刻,必将成为大家珍藏的回忆。

“云上金顶,天下峨眉”。此次攀登峨眉山不仅是对峨眉山地质地貌、垂直地带性等地理知识的实地考察,更培养了员工团队合作意识、磨练了员工意志,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也定将秉持勇攀高峰的精神继续前行。

7月14日

7月14日,实习团队来到都江堰市探访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见证古人治水智慧。都江堰由李冰始建,历经唐至现代扩建,以无坝引水著称,利用地形优势,实现防洪、灌溉等多功能,历经2250年至今仍发挥重要治水作用且效益显著,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老师生动讲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精妙,如“二八分沙,四六分水”,展现古人治水智慧。同学们实地参观了鱼嘴、飞沙堰等关键工程所在,见证水流调控之妙。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该水利工程的构造原理,更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勇气,收获颇丰。都江堰之行拓宽了科学视野,激发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敬畏和热爱,激励着同学们继续在前辈的指引下努力前行。

7月15日与16日

7月15日与16日,实习团队到达成都,一起了解这座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古蜀文明重要发源地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气候宜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岷江的丰富水资源,使得这片土地肥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成都是成渝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也是国家大力发展西部的重要城市。在成都,师生共同前往四川博物馆、成都规划馆、春熙路、宽窄巷子、太古里等地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调研。同学们发现成都路网规则清晰,道路层级一目了然,呈现出网状加放射状的独特布局,这种放射状道路网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不易造成市中心交通拥堵。成都的绿地公园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同学们感受到成都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对成都城市规划的认识和了解,使同学们将地理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实际联系起来,切身感受到具有区域特色的成都市的典型城市规划格局。

7月17日

7月17日,此次野外实习行程即将结束,大部分师生冒着蒙蒙细雨踏上返回银川的列车,小部分员工分散回到位于祖国各地的家乡。随着列车从成都向银川的疾驰,同学们感受着气候由闷热湿润转向干燥凉爽,自然景观与植被的逐渐变化,从四川盆地的平坦开阔,到秦岭山脉的巍峨险峻,再到黄土高原的广袤无垠,每一处都诉说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秦岭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穿越秦岭时,师生仿佛穿越了一道自然的屏障。从植被分布的差异、气候特色的差异,都揭示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7月18日

7月18日,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学子们圆满完成了历时16天的长途综合野外实习。由于有部分员工已返回家乡,实习总结大会通过腾讯会议召开。线上进行实习总结汇报,旨在回顾复盘整个实习历程,总结凝练此次实习实践的学习成果。

在线上实习总结汇报中,八个实习小组轮番上阵,总结汇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从宁夏到陕西再到四川,每一片土地都留下了同学们探索的足迹,既有对自然地理奇观的惊叹,对山川河流壮丽的赞叹,对地质构造奥秘的感叹;也有对人文与城市地理的洞察,对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更有将本次实习收获融入教育实践的奇思妙想,展现了地理专业的无限可能。

最后,赵多平、杨蓉和苏贤保老师对实习汇报进行总结发言,肯定了同学们在实习中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表现,鼓励同学们继续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地理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勇于创新,不断前行。

本次2021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野外长途综合实习跨越西南、西北,师生们的足迹遍布多个特色鲜明的地域。从宁夏的广袤无垠到陕西的深厚底蕴、再到四川的秀丽多姿,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知识盛宴与自然人文的实践探索。此次实习不仅丰富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储备,更培养了同学们的环境敏感度与环境分析能力。纵然烈阳炙烤,雨水淋湿、汗水浸透,疲惫席卷着全身,同学们仍有火焰般的热情,用双手触摸每一块岩体,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去探索、去发现,在山川河流城市间留下同学们的足迹。

实习虽已结束,但我们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地理的广阔天地中,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